首  页
新闻中心
走进中宁
权威发布
领导之窗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  首页 -> 专题 ->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共筑中国梦
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赵一曼:巾帼英雄 舍家卫国
2025-06-25    

  初夏时节,记者来到成都市金牛区一处普通民居,这是赵一曼烈士孙女陈红的家。她珍藏着一幅根据照片绘制的油画,画中赵一曼怀抱儿子“宁儿”,神情坚毅。

  赵一曼,本名李坤泰,1905年出生于四川宜宾。大姐夫郑佑之烈士,为中国共产党川南党组织的创建人,二姐李坤杰、二姐夫萧简青、四姐李坤能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员。在他们的引路下,李坤泰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,后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(黄埔军校武汉分校)、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。

  在莫斯科,她化名李一超,与同学陈达邦相爱结婚。甜蜜还来不及品味,怀着身孕的她奉命回国,在湖北、上海、江西等地从事地下工作。1929年,她在宜昌生下儿子。孩子仅一岁多,她和姑妹陈琮英就将儿子寄养在五哥陈岳云家,义无反顾地全身心投入革命。

  分开前,她抱着儿子照了一张合影,寄给了丈夫。谁料,竟成永别!

  九一八事变后,她化名“赵一曼”,受党组织派遣奔赴东北,在沈阳、哈尔滨领导抗日斗争。

  1934年7月,赵一曼前往珠河县(今尚志市),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,后出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。

  1935年11月,为掩护部队突围,赵一曼在珠河县小西北沟与日伪军激战中身负重伤,不幸落入敌手。

  在伪满哈尔滨警察厅(今东北烈士纪念馆)那间阴冷的刑讯室里,面对非人的折磨,赵一曼的意志如钢铁般不屈:“你们可以让村庄变成瓦砾,把人剁成肉泥,但消灭不了我的信仰!”

  在哈尔滨治疗期间,她强忍骨碎化脓的剧痛,断然拒绝截肢——她坚信保住腿,就有重返战场的希望。在她的感化下,看守董宪勋与护士韩勇义助她逃离魔窟。然而三天后,敌人再度追至,赵一曼重陷囹圄。

  1936年8月2日,年仅31岁的赵一曼在珠河英勇就义。赴刑场的列车上,她向押送人员要来纸笔,用被敌人折磨得几乎难以握笔的手,给远方的儿子写下字字泣血的绝笔:

  “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,实在是遗憾的事情……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,就用实行来教育你。在你长大成人之后,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!”

  陈红带着哽咽诵读,这是她的父亲——“宁儿”陈掖贤在东北烈士纪念馆亲笔抄录,作为传家之宝。那不忍卒读的字迹,蕴含着何等巨大的情感!

  革命胜利后,李坤杰、陈达邦、陈琮英和陈掖贤几经寻找,党组织终于确认赵一曼就是李坤泰。陈掖贤在东北烈士纪念馆抄录母亲遗书时,在手臂上用钢笔深深刺下“赵一曼”三个字。

  在哈尔滨,2375米的“一曼街”刻入城市肌理;在宜宾,一曼公园、一曼村、一曼大道、一曼中学成为追怀之地;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、金牛区纪委监委等邀请陈红作为宣讲老师,走进社会和课堂……中华大地上,赵一曼的精神将永远被人们铭记传颂!

  来源:解放军报


运营单位:中宁县融媒体中心

联系电话:0955-5035386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955-8737187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64120210007

邮箱:znrmtzx@163.com

备案号:宁ICP备18000997号